第107期小学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
册别 单元 人教版本第十册第三单元
教材所在页码 P29、P30
教材对应截图 t_3_1 t_1_2
对应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设计说明 如图,制作长、宽、高可变(可通过参数控制)的长方体,设置动作按钮,随机生成任意长方体
t_1_3

最优作品

创作者:南京王明全老师(wmq9237

( https://www.netpad.net.cn/singleFile.html?id=92097#posts/92097

突出优点:本课件使用操作比较简明,考虑到了教师使用课件时的需要。界面相对比较清晰。

###参赛作品

编号 作者 标题 预览图
1 吉林张绍明(JCZXZSM001 网板课件赛107期长方体的体积
2 山东王广喜( wangbutian 107-1(小学)长方体体积
3 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107-2
4 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107 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对本期小学组参赛课件的共同建议

  1. 仍希望能把重心转移到“教学设计”上,“制作技术”不是重点,加强对教学内容关键、策略、方法的研究思考。

  2. 周赛命题虽然都对应于教材中的某一节内容,但教学设计不能拘泥于这一小节教材文本的内容。教学设计的重点,往往是教材文本无法直接描述的。比如,本节课“体积概念”“单位立方体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概念,这些概念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告知学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而我们的设计就可以考虑借助技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加深对概念合理性的理解;通过单位线段移动形成单位正方形,单位正方形移动形成单位立方体,进而发现长方体是由单位正方体累积而成。从一般方法上体验到:点—线—面—体的形成过程,都是由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求积”过程,从而“长×宽=面积—面积×高=体积”就很自然、很通透了。甚至为今后学习“积分”都做了铺垫。

  3. “教材搬家”一直是课件设计制作中的通病,我们的比赛活动要引导发挥技术的必要性、优越性、不可替代性,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要做那些老师们想做而靠黑板粉笔做不到的事。观点必须高于教材,敢于突破教材。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