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小学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平行与垂直
册别 单元 人教 版本 四年级上 册第 单元
教材所在页码 P56、P57
教材对应截图 t_1_1t_1_2
对应的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学习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课件设计说明 利用网络画板动态演示特点,帮助学生把握平行与垂直的本质。

最优作品

创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https://www.netpad.net.cn/singleFile.html?id=138784#posts/138784)

突出优点:课题引入比较自然,分成六种情况,是出于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考虑;借助方格观察不相交的两直线的特点,再由此得出”平行“概念,很好。
建议:本课应抓住“相交”与“不相交”这个本质问题,在总结归类时予以清晰的说明强调;可以渗透“数学不讲求眼见为实”的思想,即看上去不相交(只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或有其他图形干扰)的两直线,根据局部特征用数学方法可以确切判定是否平行。用方格检验就是很好的办法,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将方格变形成菱形(或平行四边形)是否也能检验平行呢,这样就把“平行线间距离相等”以及“同位角相等”之类的知识作为伏笔自然埋下。

参赛作品

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专家点评:分六种情形讨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本来就是平行和相交两种情形,设计成六种情形更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情形3和情形4,看起来不相交,提示“延长一下看看”,增强对直线概念的理解。情形2和情形4,相交成直角,目测准不准,请出三角尺验证一下。再将这种特殊类型的相交,称为”垂直“。情形5,不相交,借助方格观察不相交的两直线的特点,再由此得出”平行“概念。 整体设计,很好。 优化提示:平行和垂直,都应避免仅在“横平竖直”情境中讨论。教材示例中注意到了这点。课件设计时也应有意引导学生注意。
  

2. 作品二: 134期小学组

作者:吉林张绍明(JCZXZSM001)

专家点评:在同一平面,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作品先固定一条直线,画另一条直线时,采用倾斜角度和位置两个变量的改变,探究各种可能的情形。再从所有情形中提出两种特别情况:平行和垂直。作品思路清晰,探索过程直观。 优化提示:平行关系时,改变变量b的值,实现“变中有不变”,这很好。 垂直相交也可以设计为通过变量控制实现“变中有不变”,另外,固定的直线b也设计为根据需要可以旋转,则效果会更好。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