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高中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椭圆与双曲线的其他作图方法
册别 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教材所在页码 P41、P49第7题、P50第4题、P62第5题
教材对应截图 t_3_1
t_3_2
t_3_3
t_3_4
t_3_5
对应的学习目标 探究与椭圆、双曲线有关的其他作图或轨迹,进行对椭圆和双曲线知识补充和拓展。
教学/学习难点 与椭圆、双曲线有关的其他作图或轨迹还很多,学生掌握困难。
课件设计说明 设计以上述教材出现的例题为基础,对椭圆、双曲线有关的其他作图或轨迹进行探究,辅助学生学习。
使用说明 图形简洁直观、动画效果好、适当的数学推导。

最优作品

创作者:重庆杨志友(杨志友

https://www.netpad.net.cn/presentationEditor/presentationPlay.html#posts/4473 )

突出优点:

  本课件对椭圆和双曲线的作图(轨迹)研究深入、设计全面,共设计了17种椭圆或双曲线的作图,多种压缩拉伸法,定义法、切线法、多种族线包络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等,考虑问题全面,对教材和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每一个课件的设计都配有制作说明、轨迹展示、动画效果、推理证明。
建议:本课件显然不是针对一节课设计的,因此每一种作图方法都对应了相应类型的问题探索方法,即可以配一些例题,或通过习题解答来提炼作图方法。

参赛作品

作者:上海吴宇迪(守望)

专家点评:本课件重点设计了圆形纸片折叠过圆内一定点折痕包络成椭圆问题和任意点拖动压缩或拉伸圆成椭圆问题,充分运用迭代和时间控制,设计巧妙,折叠动画形象生动,任意点的拖动任意性体现较好,并且可以自由地实现椭圆与双曲线的转换,网络画板技术十分熟练,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2. 作品二:136期高中组

作者:成都付小华(aerhua)

专家点评:本赛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椭圆与双曲线的多种作图(轨迹)方法,重在突出椭圆与双曲线有关联可以相互转换的方法。本课件重点设计了利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动点的交轨法、关联点法、折纸法构造图形,紧扣教材又高于教材,既体现椭圆双曲线的特殊性作图,又突出它们的一般性,也突出一些方法的椭圆与双曲线的自由转换。画板功能技术运用恰当,设计出发点从一般的网络画板教师的角度考虑,运用变量控制、动点追踪、简单迭代、动画、显示隐藏、数学文字符合说明等,达到辅助教师运用课件教学和学生思考、学习等效果。
  

作者:重庆杨志友(杨志友)

专家点评:本课件对椭圆和双曲线的作图(轨迹)研究深入、设计全面,共设计了17种椭圆或双曲线的作图,值得老师们好好学习、借鉴。包括了与圆(圆弧)有关的动点产生椭圆或双曲线轨迹、多种压缩拉伸法,定义法、切线法、多种族线包络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等,考虑问题全面,对教材和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每一个课件的设计都配有制作说明、轨迹展示、动画效果、推理证明,这一点对老师学习和参考帮助很大。
  

作者:山西常铁虎(圆圆虎cth)

专家点评:本课件设计也十分全面,研究深入,共设计了11种椭圆的作图,个别图形可以转换出双曲线。包括了定义法、两圆分控或一圆控制的轨迹作图、椭圆规、参数方程,以及特殊比例的椭圆,对问题的研究和网络画板作图技术都值得老师们好好研究,学习借鉴。
  

作者:陕西曹娟(萤火虫@)

专家点评:本课件遵循教材设计了与椭圆或双曲线有关的几个图形,达到了变量控制、动画演示椭圆或双曲线的作图目的,希望尽量体现出问题的一般性,比如课件一、二点A的任意移动,课件五压缩拉伸的比例可以用参数控制,而课件三、四的意义不大,应尽量按照赛题的内容进行设计、制作图形。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