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小学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自行车里的数学
册别 单元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第 六 单元
教材所在页码 P67 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材对应截图 t_1_1t_1_2
对应的学习目标 验证齿轮组的性质: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并用这个性质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学习难点 经历“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关系的探究发现过程。
课件设计说明 制作要求:由变量控制大小齿轮齿数,可以将齿轮简化为等分圆周,但要注意和链条的吻合,演示验证齿轮组性质。

最优作品

创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https://www.netpad.net.cn/presentationEditor/presentationPlay.html#posts/4314)

突出优点:作品有两个活页,第一页用动态扇形演示齿轮转动过的部分,非常清晰地看出两轮转数关系。分前后齿轮不同档设置了12个不同组合档位,用做演示实验,图形绘制十分精美。
建议:
第二页的例题(练习)可以多设计几种,以备选用。

参赛作品

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专家点评:非常精美漂亮的课件。
第一页是实验记录与分析。前后齿轮、链条和后车轮设计很精致,动画效果很真实。用动态扇形演示齿轮转动,非常清晰地看出两轮转数关系。详细列出12个不同组合(前齿轮两个档,后齿轮6个档),“启动”按钮进行实验观察,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设计考虑了观察和思考,齿数直接显示,前轮转数实验时同步更新,后轮转数观察再记入,这样设计体现了“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多少圈 ”的思考,在若干实验基观察和数据分析基础上,总结出“结论”,该结论也是逐步推导出来的。
第二页是问题解决及结论。先回顾刚才实验过程及结论,再从题中找出数据列式计算。设计了可变参数,可供变式练习。最后得出一个简单的规律性结论。

  

作者:山西常铁虎(圆圆虎cth)

专家点评:很精美的课件。
第一页是实验观察与分析。模拟链条传动演示,先调节前后齿轮齿数,再启动(让变量n自动播放),观察两齿轮上绿点的相对运动,可得到在相同时间内齿轮齿数越少,轮动圈数越多。再“ 显示参数”观察实验情况,猜测转数可能跟什么有关,显示转数和齿数的乘积,朝这个方向猜测。再改变齿轮参数重复实验,观察刚才数据,得到结论齿数和转数的关系式。
第二页拿自行车来模拟演示,观察脚踏板转数(前齿轮)和后车轮转数(后齿轮)的关系。联系前面的实验,引出自行车有关的四个数学问题,接下来依次解决这四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链条传动的知识。

  

3. 作品三: 网板周赛第130期-1

作者:南京王明全(wmq9237)

专家点评:非常准确地演示了两齿轮的链条传动。红绿点分别在两齿轮上,蓝点在链条上,动起来时, 观察这三个点,可以看出两轮转数和齿数的大概关系。链条长度和链条传动速度可调,这是好的实验设计。只是还需要再增加辅助学生学习的环节,便于探究,将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找出来。
  

4. 作品四: 130 小学

作者:雅安李文录(雅安李文录)

专家点评:非常准确地演示了两齿轮的链条传动。前齿轮设计了14齿和18齿两种规格,后齿轮设计为前齿轮齿数的整数倍,变量t播放,链条动起来时,可以看出两轮转数和齿数的大概关系。跟本课的要求有较大差异。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