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期高中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第二定义作图)
册别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教材所在页码 P47、P50、P59、P65和P76
教材对应截图 t_3_1
t_3_2
t_3_3
t_3_4
t_3_5
t_3_6
对应的学习目标 1.体验抛物线的定义及满足条件的动点的轨迹。
2.体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离心率特点,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并了解其统一方程。
教学/学习难点 1.满足抛物线条件的动点的轨迹的手动作图非常困难,效果不佳。。
2.体现椭圆、双曲线离心率对图形的影响需要直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的统一作图有利于数形结合辅助理解第二定义。
课件设计说明 1.动态直观展示椭圆、双曲线离心率对图形的影响。
2.动态展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的统一作图,以及相互变化的过程。
使用说明 图形简洁直观、动画效果好、适当的文字辅助说明。

最优作品

创作者:成都付小华(aerhua

https://www.netpad.net.cn/presentationEditor/presentationPlay.html#posts/4598 )

突出优点:

  课件从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抛物线的定义出发,引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同时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进行两种方法的作图,一是利用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顺势作图,体现线段之比的过程作图,二是利用统一定义的方程曲线隐函数直接逆向作图,各有优势,前者可以体现三种曲随离心率的转化过程,但不能作出双曲线的双支,后者可以充分观察与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完整的变化过程,最后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简单实用的推导出圆锥曲线统一方程。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突出了圆锥曲线定义的“统一性”。

参赛作品

1. 作品一:140期高中组

作者:成都付小华(aerhua)

专家点评:本课件从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抛物线的定义出发,引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同时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进行两种方法的作图,一是利用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顺势作图,体现线段之比的过程作图,二是利用统一定义的方程曲线隐函数直接逆向作图,各有优势,前者可以体现三种曲随离心率的转化过程,但不能作出双曲线的双支,后者可以充分观察与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完整的变化过程,最后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简单实用的推导出圆锥曲线统一方程。课件简洁明快,变量控制,动画展示,动点追踪,到达辅助探究的目的,效果都很不错。
  

作者:陕西曹娟(萤火虫@)

专家点评:本课件结合教材与赛题设计要求,制作了抛物线的定义作图,结合例习题制作了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的作图。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统一方程进行了图形制作和简单推导,采用隐函数图象的制作方法,展示出三大圆锥曲线的变化过程。课件的变量控制、动画效果、隐藏显示按钮的设计都比较好,达到了赛题的目标,建议尽量用自定义坐标系,可以控制单位长度。
  

作者:汉中樊广顺(fans)

专家点评:本课件首先对椭圆与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及作图的对比,然后对抛物线的定义及作图进行展示,进而引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对统一定义进行分类、运用隐函数作对应图形进行辅助说明。课件动画设置、隐藏显示、动作按钮的设置都很好,建议把活页的第二页圆压缩成椭圆去掉,与本赛题的内容不是很符。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