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期小学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圆周长:练习
册别 单元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 五 单元
教材所在页码 P66
教材对应截图 t_1_1
对应的学习目标 ⒈(第10题)对半个太极图周长计算,加深对这个图案的理解。
2.(第11题)找规律计算。
教学/学习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课件设计说明 第10题,可以设计两个内圆大小可调整。
第11题,在原题基础上,可增加设计三等圆紧密捆扎的情形(如下图)。
t_1_2

最优作品

创作者:江西赵小利老师(半山老师

https://www.netpad.net.cn/presentationEditor/presentationPlay.html#posts/4140 )

突出优点:对教材的两个例题都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分析和拓展提高,很具有一线有经验教师的设计感。求图案周长转化为求大圆周长的分析演示很好,第一题之后的路径选择题不仅是本题的提高,而且是一类路径问题的代表,对学生思维训练很有帮助。

参赛作品

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专家点评:
  第一题,“指一指”帮助对周长概念予以直观理解。再在此基础上列出两种解法。大圆小圆半径可调整,实现动态出题,列出的解法数值也同步更新。 第二题,先是将书上练习题三组图示呈现,提示闪烁点拖动来操作演示,以绿色线对应分段平移,得出绳子长度的算法,实现“操作——思考——结论”的学习流程。以按钮切换,在同一页面实现两种不同堆叠方式的捆扎计算的探索,设计十分巧妙。再来一个强化练习,堆叠行列数可变化,圆木截面直径可调整。

2. 作品二: 125

作者:江西赵小利(半山老师)

专家点评:
  第一题,从两个层面引导思考,一是分析理解图形周长,二是分析图中隐含的关系,对应作品中的“思考1”“思考2”,分析隐含关系时,从特殊到一般,发挥动态数学软件的优点,引导学生从数值计算、现象观察到原因分析,理解了这些,回到问题本身,原来这个图案周长可以简化为求大圆的周长。再辅以一个稍复杂的路径选择题,强化刚才分析结果的运用,这四条路径其实是一样长的,这样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以数学思维看问题,减少视错觉带来的干扰。 第二题,分三页来处理,第一页从两根圆木捆扎为例,动画演示捆扎的绳子分四段,以不同颜色标示线段和圆弧,图中辅助线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计算分段绳子长度。第二页演示堆成正方形面的情形,增加了分段绳子平移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绳子长度计算的转换策略。第三页演示堆成三角形面的情形。课件重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及解题思路。

3. 作品三: 125(小学)

作者:山东姜忠乾(海阔天空)

专家点评:
  作品第一页以极简方式,揭示了圆木堆叠捆扎问题。并且给出了最佳计算方法。第二页,变换堆叠方式,设计很巧妙。第三页,动画演示变化的图形,写出了周长计算的证明过程。本课件适合教师参考。

4. 作品四: 圆周-太极图周长

作者:山西常铁虎(圆圆虎cth)

专家点评:
  第一题,先是分析图形特征,利用平移、对称方法找关系,再给出三种解题思路。 第二题,设计各种堆叠捆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变量调节,题目和图形即时更新,动画演示思路形成过程,思路分析、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按需显示,方便教师掌控。

作者:南京王明全(wmq9237)

专家点评:
  第一题:图形中有两个可调节动点,计算结果可同步,通过计算结果可猜测,再通过调整图中两个小圆直径大小,验证猜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证明。另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个为简单应用,第二个有拓展。 第二题:两种堆叠形式,图形设计漂亮,并且利用按钮都给出了答案,而且答案有算法指导。最后一页设计尤其高明。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