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小学教材配套课件创作

题目要求

课题 打电话
册别 单元 人教 版本 第册 综合实践
教材所在页码 P102
教材对应截图 t_1_1
对应的学习目标
教学/学习难点 能设计出一个最优化的打电话方案,并发现其隐含的规律。
课件设计说明 直观呈现最优化打电话的过程。

最优作品

创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https://www.netpad.net.cn/presentationEditor/presentationPlay.html#posts/4825)

**突出优点:作品共7页,前5页通过动态显示每一个单位时间内能通知到的人数,用实验方法尝试不同的方案,非常直观,易于理解。从分组通知的探索得出“为使用时最少,就要让每个被通知者都充当新的信息传送人”,这个探索过程是必要的。为便于找出规律,作品在最优方案中将被通知的点按两种方式显示“点属性”(按每分钟被通知人、按被通知总人数),而点的排列又按1、2、4、8的个数列出,整个设计很别致,极具启发性。第六页对规律性和计算方法的总结拓展也比较到位。的同学都继续给未接电话的同学打电话,不能“闲着”,这样最高效。观察被通知到的人(点)的排列点阵,通过填写表格、猜测规律,验证猜测,得出计算方法。 建议第六页的树形图式样与前面保持一致(从上往下逐级展开),以免增加学生视觉难度。

参赛作品

作者:四川陈宇(悸ま灬尐尨蝦)

专家点评:作品很优美。动态显示每一个单位时间内能通知到多少人,而且选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某个时间点新增的被通用者,非常直观,易于理解。从分组通知的探索得出“为使用时最 少,就要让每个被通知者都充当新的信息传送人”,这个探索过程是必要的。为便于找出规律,作品在最优方案中将被通知的点按两种方式显示“点属性”(按每分钟被通知人、按被通知总人数),而点的排列又按1、2、4、8的个数列出,整个设计很别致,极具启发性。作品
第一页,演示直接由老师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通知,要用多少时间,并提出问题“有更快方法么”。
第二页,演示老师给两个同学(相当小组长)打电话,再由这两个同学通知他们小组的人,用时更少了。
第三页,演示老师给三个同学(相当小组长)打电话,再由这三个同学通知他们小组的人,用时又更少了。
第四页,演示老师给四个同学(相当小组长)打电话,再由这四个同学通知他们小组的人,用时又更少了。
第五页,演示老师给五个同学(相当小组长)打电话,再由这五个同学通知他们小组的人,用时比分四组更多了。再分析为什么分组不是越多越好的原因,是有人“闲着”。
第六页,演示每个接到电话的同学都继续给未接电话的同学打电话,不能“闲着”,这样最高效。观察被通知到的人(点)的排列点阵,通过填写表格、猜测规律,验证猜测,得出计算方法。
第七页,相当于将第六页的“树”形象化。
  

作者:山西常铁虎(圆圆虎cth)

专家点评:作品很优秀。不同方案的思路,总结方案的特点、用时。 作品
第一页,演示直接由老师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通知,要用15分钟,结论是太慢了。
第二页,分组通知,老师通知组长,组长通知组员,比老师一个个地通知更快。具体快多少,跟分组方法有关,不同分组要用5至7分钟。
第三页,最佳方案。提出方案,并有逐步动态显示第几分钟通知到了多少人。从方案可知用4分钟可以完成任务(使15人得到通知)。
第四页,如果继续通知下去,会是怎样的效果。图示和算法同时给出。
第五页、第六页,拓展资料:棋盘米粒和折纸,趣味数学,展示数学推理的魅力。
  

作者:陕西曹娟(萤火虫@)

专家点评:前4分钟按每分钟通知到的人,动态图示标出,然后以表格形式给出结论。
  

作者:吉林张绍明(JCZXZSM001)

专家点评:作品逐步给出利用最优方案,下一分钟通知到了几个人。图示起到帮助学生联想数字规律,这个课题重在探索过程,引发寻找规律的乐趣。
  

作者:南京王明全(wmq9237)

专家点评:前5分钟按每分钟通知到的人,动态图示标出,提示“想一想通知到了多少人”,继续下去是怎样的,引导思考数字间的规律,总结算法。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